薛仁義

 

《道德經養生解》﹙書﹚〔修行人〕﹙網站﹚作者

 

http//www. regimen.com.tw

 

e-mail  dock@regimen.com.tw

 

--本文節錄自華梵大學演講稿--

 

 

 

從修道養生的角度談《道德經》

 

《道德經》全文只約五千字,但思想內涵博大精深。無論政治、軍事、哲學、養生等諸多方面,都可從《道德經》中得到啟示。本人今天將從修道養生的角度談幾點粗淺的體會和感悟,來和在座諸位前輩先進切磋探討。尤其是静坐同好,我們可利用這個機會,多多交流。

 

以行者〈行者就是實際修煉的人〉的角度看來,《道德經》原本是從修道養生入手而言天、地、人之生化規律。但行者所知《道德經》中有一些文字,所隱含的修道 養生理法,卻很難被從文字學術角度理解《道德經》的學者認同。再加上時代、地域、方言等差異,造成理解上的困難,使得從學術角度理解的學者認知也各不相同。因此很多人感覺要詮釋《道德經》並不亞於外文翻譯甚至更難。所以要明白《道德經》中修道養生的詞語含義,只有親身體驗,才能心領神會。就好像沒有先品 嚐過梨子滋味者,不能真正體悟,並清楚的描述梨子的味道和吃起來的感覺。這也是學者和行者比較難有交集的原因。

 

 

 

拙著《道德經養生解》為什麼以「世法─道法─感悟」解《道德經》

 

《道德經》大都被視為政治、軍事、哲學之巨著,而其中修道養生理法,反而比較不被人注意,甚至被視為牽強附會。拙著《道德經養生解》以「世法──哲理解」來詮釋《道德經》中做人處事、及政治、軍事、哲學之含義;以「道法──養生解」來詮釋《道德經》中修道養生理法;以「感悟──入世解」來應用《道德經》於現實生活。我所謂世法就是世間法;道法是出世間法;入世解是以出世的感悟,來認識、實踐世間法。因為修道養生的出世理法,要性命雙修,離不開做人處事、及 政治、軍事、哲學之世間法。而且出世是為更好入世。

 

 

 

我們應該更為重視《道德經》中修道養生的內涵

 

從史料上考據,老子當時的職位是國家圖書館館長,職務不涉及政治、軍事,史料上也没有發現有被國君諮詢過政治、軍事問題之記錄。而且老子也沒有像孔子周遊列國,謀求重用。根據《史記‧老子列傳》記載:「蓋老子百六十餘歲,或言二百餘歲,以其修道而養壽也。」這樣的高齡,不要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,就是醫 藥發達的現代人,也很難有如此高壽。因此老子著作的《道德經》,其中修道養生的內涵,似乎應該更為我們重視。

 

 

 

現在我們從《道德經》來看現代人的養生之道

 

因時間有限,我今天只引用三段經文。

 

《道德經》第四十章說:「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」反者道之動是說,萬事萬物都會往復向反面轉化,這是「道」的運動規律;弱者道之用是說,保持柔弱是「道」減緩、或停止萬事萬物向反面轉化的辦法。

 

老子所說的是客觀事實。因為萬物從誕生開始,便從小到大,從弱到強,從生到死,無不是向相反的方向轉化。我們人一生下來,就開始邁向死亡,愈是求快速成長壯大,便愈加速衰老,於是有各種養生益壽的設想和修煉方法,來延緩衰老。

 

《道德經》第五十五章說:「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強。物壯則老,是謂不道,不道早已。」

 

老子觀察到,一個人知道保持精氣旺盛,並使陰陽之氣保持調和柔順,這是符合自然常態,懂得維持常態,就是明智。這種對生命有益的認知和行為,就是吉祥,任性使氣就是逞強。逞強可促使萬物壯盛,但盛極必衰。萬物壯盛就會衰老,這種人為促進反而提早衰老,是不合乎「道」,不合乎「道」的人或事很快就會消逝、夭折。

 

我們從事實看來也是如此,一切生物,出生後就開始由小變大,由少變壯,然後由壯到老,由老到死。這樣從生到死的規律,一般人改變不了。所以,愈是求其迅速成長壯大,便越是加速走向死亡。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、流行的卻大都是競賽運動、極限運動,極盡開發人體潛能。

 

雖然說「戶樞不蠹,流水不腐」、「生命在於運動」,但是那些田徑或球類運動選手,摔角、拳擊好手,肌肉都很發達堅實,粗壯有力,是否就意謂他們都很健康,一定很長壽呢?實際上,運動選手,摔角、拳擊好手,過了三十五歲,就漸漸不能再馳騁賽場。實際狀況,各種運動職業好手,如高爾夫、網球、棒球、桌 球、……..等,到了顛峰就開始走下坡。而且這些職業好手,和同年齡的一般人比較,大都要蒼老許多。我們更要關注他們的老年健康狀況,以及他們的壽命和一般人之比較。

 

更重要的是人們也要衡量,這些運動只適合作為競賽運動,是某些人的職業,而不是大眾的強身之道。

 

《道德經》第五十章說:「出生入死,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;人之生,動之死地者,亦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」

 

這一章老子說,人出為生,入為死,生死乃一般人不能逃脫的自然規律。一般人都是在三種情況下死亡的,其比例約各佔十分之三。第一種是壽終正寢,自然老死, 一般都比較長壽。第二種是夭折早亡的,不是自然老死,而是因工作、交通意外事故、食物中毒或運動娛樂時意外事故,或是生病、或是感染流行疫病、或是因天災致死,也有因戰亂或他殺不幸被害而死。第三種是不該死而自己找死,有的是明知自己是在找死,例如自殺、嗑藥、吸毒的人,有的是因不想死,想健康長壽,但反 因「生生之厚」而早死。這種人本來也許可以長壽,但因好事有為,結果變成自尋死路,自蹈死地。這是最值得我們現代人關注的地方,也提醒我們現代人應該檢討 是否錯用了養生方法。

 

老子所說的「生生之厚」,就是太過度、太迫切求健康長壽,或太過度、太迫切享受的意思。太過度、太迫切求健康長壽,就是太擔心衰老、死亡而用盡各種手段,想延緩衰老、死亡而卻因而致死。古代就有帝王妄想長生不老而服食外丹而暴斃,現代人死在美容手術中或服用補藥、健康食品而中毒,或導致洗腎或造成身心不可挽回的傷害事例,時有所聞。

 

太過度、太迫切享受,是覺得人生苦短,想盡情享受有限人生,今朝有酒今朝醉,吃喝玩樂過度,濫用藥物提神、強壯,結果提早結束生命。

 

我想引用老子思想最知名的繼承人莊子,他在《莊子‧外篇‧達生》說:「仲尼〈孔子〉曰:〝某鄉有強盜劫殺過客,儘管百分之九十的過客平安無事,大家還是很 害怕,父子兄弟相互告誡,總得成羣結隊提刀執矛才敢路過那裡。如此小心防範,何等明智啊。其實,最可怕的強盜不在路上,而在男女縱慾的床上,或在飲食不節 的桌上。偏偏大家視而不見,見而不防,一代又一代的明知故犯。〞」莊子這段典故,很明白詮釋老子所說的「生生之厚」,看來吃喝玩樂不但不是最好的休閒方 式,還可能是自選的第三種死亡方式。

 

 

 

不要錯把強身之道當養生之道

 

上面所引述的經文,反觀實際狀況,我們會發現,現代人是錯把強身當養生,把強身和養生混為一談。現在我們常見、或常用的養生方法,其實都是強身方法。

 

身體和生命儘管兩者密不可分,但兩者不是一回事。很多身體強壯的人年紀青青就夭折了,特別是體格健壯、肌肉發達的運動員,他們長壽的人很少。很多營養品,強了身並未能延壽,如過量使用還可能引起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高血壓,反而加速死亡。「病是吃出來的」,現代人「生生之厚」而營養過剩,導致肥胖及許多慢性病,雖拜現代醫藥發達之賜,平均年齡不斷增加,但大都處在亞健康狀態。我們都可看到,每天各大醫院門庭若市,許多人晨間運動後,接著就是上醫院。現代醫藥 發達,可用先進儀器,維持一個人的生命,有多少被遺忘的人,現在還躺在醫院或照護中心,靠儀器維持生命,他們的存在,也使現代人平均年齡不斷增加。但「活 得好,死得快」是否更好,更值得我們追求?活得好,是有生之年,要健健康康,自理生活,不依賴別人;死得快,是自然老死,壽終正寢,不要在醫院或照護中心一躺經年累月,折磨自己,也拖累家人。

 

從現代人的強身方法,對照上面引述的《道德經》第四十章、第五十章、第五十五章,可見今人錯把強身當養生。

 

 

 

強身和養生不同

 

要談兩者不同之前,我想先談談為什麼要強身或養生?

 

地球上所有動物,包括人類,一生都在為兩件事奔忙。那就是儒家說的:食色性也。世間所有動物,包括人,無不為食色而奔忙。不是只有人類為食色而活而拚博,任何動物都一樣。人與其他動物對食色需求之差別,如牛羊一生只吃草,而不會想吃漢堡。而人有時想吃米飯,有時想吃麵食,也喜歡吃山珍海味,為了強身、減肥,還會想吃素食、藥膳或減肥餐。色,在動物只是繁殖後代之意義;動物只為繁殖後代而色,只在發情期交配。人除繁衍子孫之意義外,又多了感情和享樂之意義,而所多出的這二個意義,是帶給人最大、最多的煩惱和傷害之來源。人之色欲大都為了享樂。為了滿足色慾,有人因而樂極生悲。比較之下,人為滿足食色活得 比動物累,因為人為了更好更多滿足食色,衍生出名位、財利、權力之爭。

 

強身和養生之不同。即是強身是為更好更多取得和享受食色,是以強身、健體、治病為主要目的,修的是後天的型體,屬於命功。養生是為最終消除食色,修的是先天精炁神,是性命雙修。

 

強身是為更好更多取得和享受食色,不用我多說大家都能明白。養生是為最終消除食色,可能需要加以說明。

 

 

 

養生是為最終消除食色

 

《道德經》的養生之道是上述三個十分之三,剩下的十分之一,老子稱其為修道有成的善攝生者。屬出世間法,修煉的是仙佛之道,是逐步修減食色,到完全消除的過程。相對於修後天型體強身的世人,食色性也,即體現一是順為凡,一是逆為仙(佛)。人從出生到死亡,每天都要飲食,長大成人開始有色慾,直到年老體衰,色慾逐漸消除,最後死亡,這是順為凡。

 

逆為仙,就是修煉仙佛正法,以達到無慾、無精(經)、無竅(煉精化炁完成);年老無精(經)者先修煉恢復後,再重新煉至無慾、無精(經)、無竅。達到、也就是說完成這個階段工夫,即是長生不死之人仙、地仙。有了這基礎,才能再進一步修到不食人間煙火之神仙〈菩薩〉。

 

無慾,不是強制禁慾,而是以丹道理法,孕藥煉己、調藥等工夫自然做到。無精(經),不是年老精(經)已枯竭,而是當煉精化炁工夫全部完成,精自化炁而無精。無竅,是因此竅是精所出之處,精盡化炁,不需用出路,故無竅。

 

生老病死是凡人一生必走的道路,修道者反其道而行,只要尚有一口氣在,都可依正法修煉逆返,從祛病、還少、到返回父母未生前。丹道初關煉精化氣,第一步孕 藥煉己、調藥,第二步煉藥、採藥,就是補漏工夫,補回男性從十六歲、女性從十四歲以後已漏失的精、炁。不論是八十歲、七十、六十、或五十、四十、三十歲起修,第一步、第二步工夫,都是為補回男性從十六歲、女性從十四歲以後已漏失之精、炁。這就是所謂返老還少。越早起修,越快、也越容易補回,因為漏失越多, 補回時間就需要比較長。

 

第一步、第二步工夫修煉完成,可暫得長生不死人仙之果,還要繼續修成服食過關,才是真正完成築基,築成進入煉炁化神的胎神之基,永得長生不死之地仙果證。築成進入煉炁化神的胎神之基,就是等同重返母親子宮孕育之十月,這叫十月養胎煉氣化神。在補漏過程,確實就可逐漸先得治病健身,延年益壽之功效。

 

任何動物,包括人,一生中無不為食、色而奔忙。色,在其他動物只是為繁衍後代,在人卻有因情愛而產生的諸多欲念和煩惱。證得漏盡通是經無欲,精滿不思淫;而無精,精盡化炁;而無竅,不用而萎縮。所謂證得漏盡通,是煩惱漏盡,其真相、真義在此。煩惱不漏盡,煉己不純,入不了靜虛,如何能長時間入定?此外,煉炁化神階段,不食葷腥,四十日後完全不食。試想,如需飲食,或如有飲食,必有拉撒,如何一定七日,或七七四十九日?可知凡人一生中為食、色奔忙,修道養生 則要修,去除食、色。

 

   

 

讓我們一起來共修《道德經》的養生之道

 

《道德經》的養生之道,在放慢生命進程的節奏,不能吃生長激素及過量食物,不能過量運動,不能過度疲勞,要經常保持生命最低能耗。但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速緊湊;現代社會從種植或養殖所用肥料飼料,到加工製造過程的添加物,不吃生長激素不可能。飲食習慣和人際應酬,不只是吃過量食物,還常常暴飲爆食;現代人不是不運動,就是過量運動,以為大量流汗是促進新陳代謝、排毒;現代社會生活方式,也很難避免過度疲勞;要保持生命最低能耗,好像沒有人有這樣的意識。這 些都是不合《道德經》的養生之道的現代人之無奈。所以再多的強身方法,也很難長保健康不生病。

 

要想健康長壽,不在於吃什麼,而在於無污染的空氣與水,和優美的自然環境,及恬淡的心態。我已在廣西和貴州、湖南交界處,離桂林不遠的地方,選定一小山 村,準備建一小山莊,歡迎大家退休後,或利用假期,來此天然的環境中生活,觀藍天白雲、古樹蒼翠、百花齊放,看小溪中魚蝦漫游,聽聞鳥語花香。種菜養花、琴棋書畫、吹拉彈唱、說說笑笑、蹦蹦跳跳、饑即食睏就睡,粗茶淡飯也能延年益壽。如有興趣可再進一步共同參研《道德經》更深層的內涵──丹道理法,就可實 驗《道德經》第五十九章所說的「長生久視之道」。這是《道德經》終極的養生大道,也是有待人類探索的人體科學、生命科學課題,其實質是後天返先天,老還童的生殖返轉,控制生命進程的速度。

 

初步的具體方法,我已公開。這是我拋家捨業十八年,尋師訪道及親身實修驗證所得。我願意分享有緣,和同好交流共修。

 

 

轉貼自http://www.regimen.com.tw/100102.htm

 

如果你對 天眼通 第三眼 查詢、#問事 #心電感應 #阿卡莎紀錄 #憶起累世記憶 #修行 #論命

#松果體 #靜坐 #禪修 #五眼八神通  #療癒 #預測 #找工作 #問感情 #解惑 #命理,#風水 #龍穴

#元辰宮 #觀元辰 #童子命  有相關興趣 可參考 天眼通查詢問事服務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靈之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