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ucareicare求診十問」包含以下內容

病人在適當地敘述自己的病情之後
1.
請問這可能是什麼病症?
(複診時此問可改為「請問和上次相比,病症有什麼變化嗎?」)
2.
目前的狀況看來如何?症狀算嚴重嗎?
(複診時此問可改為「請問和上次的情況相比,有什麼改善嗎?」)
3.
您覺得引起這種症狀的原因是什麼?
(複診時此問可改為「請問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?」)
4.
上述的原因為什麼會發生?
5.
所以您判斷是---
6.
您認為會不會有其他的可能性?
7.
您的治療方向是什麼?我們需要注意什麼?
8.
用藥之後會有什麼反應?
(複診如果改變用藥,此問可改為「改變用藥之後會有什麼反應?」)
9.
我個人還有------等等體質情況,這些會影響治療嗎?
10.
可能有哪些突發的狀況?如果有突發狀況我應該怎麼做?
以上這十個問題,不是標準問題,也沒有標準答案,病人需要視情況而活用。

 狀況與建議
狀況一:如果病人或家屬透過uareicare求診十問得到他的答案後,應該做什麼?
建議:
1.
密切配合醫生的治療方式。特別是不要拿藥而不服藥。
2.
覺得有異樣隨時和醫生或院方聯絡。
3.
注意自己或家人的身體變化,住院時也一樣隨時跟護理站反應問題。
狀況二:如果醫生不回答,或是讓病人覺得回答不滿意怎麼辦?
剖析原因:
1.
在目前台灣醫院龐大的門診時間壓下力,可能是醫生的看診慣性
2.
可能是醫生認為症狀不嚴重
3.
可能是醫生的個人風格(譬如他更善於治療而不善於溝通)
4.
可能是醫生一時的心理情況
5.
其他
建議:醫病之間更友善的互相體諒
對病人而言:
1.
病人可以自己或請家人朋友先搜尋相關疾病的資訊,跟醫生互動時比較抓得住重點。
2.
病人仔細聽重點,避免無謂的恐懼而談論一些言不及意的話題。
3.
多體會醫生上述的各種可能,當自己不滿意時,不要立即放棄或破裂。以友善但切合實際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疑惑和感覺。
對醫生而言:
1.
醫生常見的病,經常是病人的第一次。醫生應該試著打破目前門診壓下力的一些慣性,試著解除病人的困惑。
2.
其實這個問診話術的過程時間並不是很長,通常在五分鐘至十分鐘左右,卻可以成為良好醫病關係的開始。
3.
也 許醫生會問:「因為對病人多付出時間而造成的工作負擔又如何解決?」就一個去看病的人而言,他可能會這樣回答:「醫生您從門診階段就照顧好我的需求,可以 及早治療我的問題,改善我的狀況,我也不致於要反覆回來麻煩您,或是小病變大病地麻煩您。這樣,是否也算是可以減輕您的負擔呢?」
4.
事實上,醫生本來就該保留對病人的最後一問:「你還有什麼問題嗎?」

每一位病人都該得到其應得的照顧與治療。
每一位醫護人員都該得到其應有之專業尊嚴與待遇。
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與能力來維護、改善自己的健康。

郝明義表示,民眾要參與「ucareicare讓好病人遇上好醫生」行動,去醫院門診時,可佩戴一個幾米設計的ucareicare的胸章或標誌,誠品書店、金石堂書店、博客來與全台各大書局有售,每個十元,或上網免費取得標誌。
胸章的

第一個意義是「提醒醫師,你怎麼治療的,我很在乎」

第二個意義是跟醫師說「請您治療我,我自己也是個注意維護並改善自己健康的人」

第三個意義是跟醫師說「請您保重,我也會小心注意」

以上ucareicare求診十問」文字引自網路


轉貼自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rita-99/article?mid=633&sc=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靈之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