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嚴法師開示
很多人以為吃素念經、禮佛拜懺、做慈善工作,甚至修神通、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,或是身上的氣脈打通了,就叫做修行。其實,所謂修行,簡單的說,就是修正自己身體、語言、行為的偏差,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,就是修行。所以,上述如誦經拜懺、吃素禮佛,這些作法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平靜安定,因此,它也是修行方法之一,但不是修行的目的,這要弄清楚才行。至於修神通,佛教主張因緣果報,一切的一切皆緣於過去生中的業力牽引,而有現前的受報,未來的出路,也要靠著各自本身的努力才會慢慢好轉,單憑神通是無濟於事的。
多人梵唄唱得很好,誦經持咒都很熟練,這樣固然很好,但這只是修行的入門功夫。所謂:「誦經不如解經,解經不如行經。」經典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,知道方法、熟悉方法,還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去做,才能得到修行的利益;如果在日常生活、工作之間,還是跟以前一樣,動不動就怨天尤人、牢騷滿腹,那表示吃素誦經只做了表面功夫,對於修正自己的習氣、行為和觀念都沒有絲毫的益處。
我們要轉變行為和觀念,就是把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這些毛病改正過來。與人相處的時候,除了要用慈悲心,包容、寬恕別人的錯誤;同時,還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,將成果奉獻給眾人,隨時隨地能運用理性和智慧,解決各種煩惱。所以,一個修行深厚的人,非但對自己有利益,他的行為舉止也一定能嘉惠他人。
所以,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,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、有智慧的人。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心態,那麼,再惡劣的環境都可以泰然處之;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身心安樂,也可以幫助身邊的人開發內在智慧,得到身心安樂。這就是修行。
摘自《人行道 》
淨空法師:什麼是修行?
修行兩個字這個意思要搞清楚,修是修正,行是行為。行為包括身口意,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,言語是口業的行為,身體造作叫身體的行為,行為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,這個也是要懂。
所以修行在哪裡修?生活上修,工作當中去修,待人接物之處去修,一切時、一切處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有了過失就把它修正過來。
善惡的標準是經典,分開來說,經論是修正我們思想的標準,戒律是修正我們身口的標準,你沒有標準怎麼個修法?這些不能不懂得。
寺院庵堂大眾在一塊薰修定的一些規矩,那叫禮儀,那叫秩序。大家在一起有秩序、有禮節,不亂,整齊、莊嚴、清淨,這跟舞台表演一樣,讓社會大眾看到了,生歡喜心,生恭敬心,是這個意思。
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動念之處,所以佛法才講重實質不重形式。形式是表演,對社會大眾的,那叫儀規;真正修行是起心動念,斷惡修善,破迷開悟,轉凡成聖,這叫真修行,不離菩薩業。
今天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叫菩薩業,可是有很多在家人受菩薩戒了,受了菩薩戒不知道什麼叫菩薩業,那也是假的不是真的,假菩薩有名無實。真正修菩薩業的,沒有受菩薩戒,諸佛如來承認他是菩薩,龍天善神承認他是菩薩;世間人不承認,世間人認假不認真,你受個戒,拿了戒牒,你受菩薩戒,你是菩薩,他真認真,其他都不認識。所以真正諸佛菩薩天龍善神,他認真不認假,那個戒牒不算數,那皈依證也不算數,你得要搞真的,不能搞假的。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四三九集)2011/6/6 檔名:02-039-0439
聖嚴法師:斷惡修善即修行
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麼是善與不善,什麼是好的心與不好的心。有一次有位先生告訴我,他什麼宗教都不信,他只知道宗教是教人做好事、存好心。
我問他說:「沒有錯,那你有沒有宗教信仰呢?」
他說:「像我這樣的人,還要什麼宗教信仰?我既不做壞事,也不存壞心,只有像你們這樣的人,因為常常做壞事、存壞心,才會有罪惡感,所以要信宗教。」
然後我又問他:「你真的是一個好人嗎?真的是一位好心的人嗎?我才不相信像你這樣的人會是個好心的人!」
他馬上火冒三丈:「你怎麼能證明我不是好心的人?你說,我做了什麼壞事?」
我說:「你現在就不是個好心的人,因為你的心在生氣,對不對?」
結果他更生氣:「我本來沒有生氣,是你讓我生氣的!」
許多人認為生氣不是壞事、不是壞心,是別人讓他生氣,而不是他自己要生氣的。其實,人們經常都是在煩惱痛苦之中掙扎,卻還不知道自己的心有問題。貪心求不得就變成瞋,如果得到了又希望貪得更多一些;與人相比,比不過人就會妒忌,比人稍強一些就會驕傲;自己得不到而他人得到時,就認為這個世界不公平,於是產生忿怒。這種種狀況,經常在我們的身上發生,這究竟是好心呢?還是壞心?
從佛法的修行立場來看,這都是煩惱、痛苦的心。佛法希望人們能從痛苦轉成快樂的,從煩惱轉成有智慧的,從瞋恨怨恨轉成慈悲的,從貪取轉成布施的。以善來對治不善,以善來糾正不善,這就是修行,如此,才能夠使我們的心真正的清淨,真正的安定。
達真堪布:真正的斷惡行善
斷惡行善是對學佛人最基本的要求。怎樣行善,怎樣斷惡?很多學佛人都還不知道具體的修法。修行修心,心要到位。斷惡行善也是一種心,不在形式上,不在表面上。
真正的斷惡行善是什麼?是從心裡立下的堅定不移的誓願、決心。斷惡,是斷除十種惡業的十種決心;行善,是踐行十種善業的十種決心。惡業有十種:身三業,口四業,意三業。
身三業包括殺生、偷盜、邪婬;口四業包括妄語、離間語、惡語、綺語。意三業包括貪心、害心、邪見。
善業也是十種:身三業,口四業,意三業。不但不殺生,而且能愛護生命。不但不偷盜,而且能行持佈施。不但不邪婬,而且能護持戒律。不但不妄語,而且說諦實語。不但不說挑撥離間的話,而且能化解別人的怨恨。不但不說惡語、不惡口罵人,而且能說悅耳語、說好聽的話。不但不說綺語、不說閑話,而且能精進念誦。不但不貪心,而且能持舍心。不但沒有害心,而且能發饒益眾生的心。不但沒有邪見,而且還有正知正見、正知正念。如果造惡業了,就要感受苦報、痛苦。如果行持這些善業了,就會得到人天的福報,會快樂幸福。
現在有很多學佛人還沒有真正斷惡行善,這多可惜啊!如果你不從心裡做決定,只是在行為上做善事、不做惡事,這不是斷惡行善。相續中沒有善根、沒有戒體,也沒有什麼功德和福德。比如,斷殺生的惡業,你就要從心裡面下決心、做決定:「從今以後,我縱遇命難也不殺生,無論什麼時候也不殺害任何眾生的生命。」這樣下決心,才是斷惡。然後從心裡下決心、做決定:「我從今以後盡心盡力、全力以赴地保護眾生的生命。」這個決心叫行善。有了這兩個決心,才是一個完整的斷惡行善的修法。
你也可以在特定的時間、特定的日子或特定的對境裡這樣做,雖然不是一個完整的斷惡,但是也行。比如,發願在正月、神變月等特殊日子或者佛菩薩的聖誕日裡能做到不殺生,在某地方不殺生,不殺某某眾生等。我們一定要發這個誓言、誓願,在上師三寶面前發最好,如果沒有這個條件,在自己的心裡默默地發誓、發願也行。
大乘佛法裡講:自私自利的心就是惡,饒益眾生的心就是善。關鍵是看發心、看動機,心善一切善,心惡一切惡。我們都是修持大乘佛法的人,為了自己,無論做什麼事都是惡事;為了他人、為了眾生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善事!舉個例子來說:如果樹根是毒,長出來的樹幹、樹葉肯定都是毒;如果樹根是藥,從樹根里長出來的這些樹幹、樹葉肯定都是藥。你的起心動念善,這些行為肯定是善;你的發心動機惡,這些行為也肯定是惡。這就是大乘佛法善惡的標準,一定要記住。修行修心,一切功夫都下在心地上。你要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相續,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心,把每個起心動念都轉換到善知善念、正知正見上,這就是斷惡行善。
更進一步說,心如如不動,才是真正無漏的善。你的心面對順境、逆境都不會受任何外在的影響,那個時候才是不動心。心不動的時候不會造因,也不會受果。心一動就造業了,不管善業或惡業都是造業,造業了就要感受果報,就有因果了;有因果就有戲論,有戲論就有輪迴。我們現在看看自己,遇到順境的時候高興得不得了,遇到逆境的時候痛苦得不得了,這就是動心,都是痛苦!關鍵是看心,你真正弄明白了自己的心,真正見到了自己的本性,那個時候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心。我們要想真正行善斷惡,還得一步一步地來。
何為修行?
有道禪師住持的寺院,一向秉持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弘法利生,因此寺裡的僧俗弟子,每天都為了服務大眾、接引眾生忙得很充實。
有位外來的僧人因為久仰有道禪師的道風,於是特地到寺院小住幾天,想要學習禪法。一天過去了,兩天過去了,一直到第三天,他看到來寺的人潮絡繹不絕,寺裡的出家人忙前忙後,既沒有時間誦戒讀經,也沒有看到在靜坐修行,不禁對先前的聽聞心生疑惑。
他失望的走在路上,本想就此下山,再到別處參學,正好碰到有道禪師會完客人,獨自跑香,他心想,何不趁此機會向禪師請示佛法。
於是,僧人快步走到禪師的旁邊,恭敬合掌說:「禪師,學人心中有疑,請禪師開示解惑。」
有道禪師慈祥地點點頭:「你請說。」
僧人說:「聽說在這裡可以學習到大乘佛法,可是,我來到這裡已經第三天了,只看到大家忙碌不堪,根本沒時間讀經誦戒、靜坐參禪,請問大家如何修行、學習佛法呢?」
有道禪師反問他:「那麼,你認為什麼才是佛法、什麼才是修行?」
僧人回答:「學人出家十餘年來,精進用功,每天都是清晨二點鐘起來做早課苦修。」
有道禪師說:「啊!這裡的人和你恰恰相反,他們一直到二點鐘都還沒有睡覺,仍然在精進苦修啊!」
當今一些學人名曰修行,實際上是懶散不精進。下午太陽還沒下山他就睡覺了,夜裡兩點鐘起來,反而白天昏沉精神不能集中,又有什麼勤修苦行呢?有道禪師寺院的大眾,每天五堂功課、聽經聞法、打坐唸佛、出坡服務,加起來超過十四個小時,能說他們不精進、沒有苦行修行嗎?
修行不要看人家,要反省自我為要啊 !
什麼是修行?
很多人都說要修行,卻從來沒問過自己:「什麼是修行?」自古以來都是如此。因此當起了修行的心,就將善知識敎他的善巧方便當成「修行」。就這麼「自誤」啦!沒寫錯,不是「自悟」而是「自誤」。
《六祖壇經》法達比丘七歲出家,常誦法華經已及三千部,因此心有一物,禮師頭不至地。法華經是一本厚厚大部頭的經典,讀誦三千部,真是有毅力,若論次數,那真的很有成就。因此,法達比丘信心滿滿,所以惠能說他「心有一物」。
然而惠能大師卻這麼說:「汝若念萬部,得其經意,不以為勝,則與吾偕行。汝今負此事業,都不知過。」
從整段對答中,法達比丘得善知識教導,以持誦法華經為修行的業處。將讀誦法華經當成事業並不錯誤,錯誤的是:讀了三千遍而不知經意,以致無法覺醒。
法達比丘不是一個遲鈍的人,他聽從而悔謝,所以向惠能大師請教《法華經》經義。
偏偏惠能大師不識字,請法達比丘誦之一遍。法達比丘在惠能大師面前高聲念經。念至方便品,惠能大師為其解說《法華經》宗義,開(佛)覺知見。
我們當注意,惠能大師指出法達比丘的盲點: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,何異犛牛愛尾。犛牛愛尾者,原地打轉,沒能前進。法達比丘以為念經就是修行,所以天天誦經,卻又不明白經義,就這樣累積了誦經三千部的紀錄而「自誤」。
當法達比丘聽了惠能大師的解說,又生起另外一個疑問:「若然者,但得解義,不勞誦經耶。」我們也常是這樣,發現這一端(解義)才是,就想丟掉另一端(誦經)。我們常常這麼狹窄,不能全容,拿起一相,就丟掉了另一相。
惠能大師雖不識字,自己不會誦經,但惠能大師不會因此反對誦經這個善巧方便,因此說啦:「經有何過,豈障汝念。只為迷悟在人,損益由己。口誦心行,即是轉經。口誦心不行,即是被經轉。」
這句話閃閃發光,修行是什麼的旨意就在裡面。修行是「心行」,修行是心的轉變。誦經是假借,是方便,藉這些方便的事來「練心」。若只落在方便上,錯認方便是修行的,那就離修行遠矣!
法達比丘不一樣,從此領會了,但也不停止他的誦經事業。法達以「誦經又心行」為修行功課,我們執著以何為功課?是持咒?是誦經(或轉經輪)?是禪坐?是氣脈通?是開了靈通?是參加法會?是聽聞佛法共修?是與善知識論法?是解開經典?是做義工?是依靠神通者指路解開疑難?還是以為在某一清淨的地方,依四聖諦而修?或依十二因緣?或因其他業處?這些都是方便,但一執著就是原地打轉。
以上的各種方便法門都可以作為修行功課,但若這些功課不能令我們的心起轉變,則這些功課仍是方便而不是「修行」。若這些方便法門能讓我們「覺醒」那我們就真的開始「修行」囉!
【註】《六祖壇經》僧法達。洪州人。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。來禮祖師,頭不至地。
師訶曰:禮不投地,何如不禮。汝心中必有一物。蘊習何事耶。
曰: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。
師曰:汝若念萬部,得其經意,不以為勝,則與吾偕行。汝今負此事業,都不知過。聽吾偈曰。禮本折幔幢 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無比。
師又曰:汝名什麼。
曰:法達。
師曰:汝名法達,何曾達法。復說偈曰。汝今名法達,勸誦未休歇,空誦但循聲,明心號菩薩,汝今有緣故,吾今為汝說,但信佛無言,蓮華從口發。
達聞偈悔謝曰,而今而後,當謙恭一切。弟子誦法華經,未解經義,心常有疑。和尚智慧廣大,願略說經中義理。
師曰:法達,法即甚達,汝心不達。經本無疑,汝心自疑。汝念此經,以何為宗。
達曰:學人根性暗鈍,從來但依文誦念,豈知宗趣。
師曰:吾不識文字,汝試取經誦之一遍,吾當為汝解說。法達即高聲念經。至方便品,
師曰:止。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。縱說多種譬喻,亦無越於此。何者因緣。經云諸佛世尊惟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。
一大事者,佛之知見也。世人外迷著相,內迷著空。若能於相離相,於空離空,即是內外不迷。若悟此法,一念心開,是為開佛知見。
佛猶覺也。分為四門。開覺知見,示覺知見,悟覺知見,入覺知見,若聞開示,便能悟入,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。
汝慎勿錯解經意,見他道開示悟入,自是佛之知見,我輩無分。若作此解,乃是謗經毀佛也。彼既是佛,已具知見,何用更開。汝今當信,佛知見者,只汝自心,更無別佛。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,貪愛塵境,外緣內擾,甘受驅馳。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,種種苦口勸令寢息,莫向外求,與佛無二。故云開佛知見。
吾亦勸一切人,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。世人心邪,愚迷造罪,口善心惡,貪嗔嫉妒,諂佞我慢,侵人害物,自開眾生知見。若能正心,常生智慧,觀照自心,止惡行善,是自開佛之知見。汝須念念開佛知見,勿開眾生知見。
開佛知見,即是出世。開眾生知見,即是世見。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,何異犛牛愛尾。
達曰:若然者,但得解義,不勞誦經耶。
師曰:經有何過,豈障汝念。只為迷悟在人,損益由己。口誦心行,即是轉經。口誦心不行,即是被經轉。聽吾偈曰。
心迷法華轉,心悟轉法華,誦經久不明,與義作讎家。無念念即正,有念念成邪,有無俱不計,長御白牛車。
達聞偈,不覺悲泣,言下大悟而告師曰:法達從昔已來,實未曾轉法華,乃被法華轉。
再啟曰:經云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。今令凡夫但悟自心,便名佛之知見。自非上根,未免疑謗。又經說三車,羊鹿之車,與白牛之車,如何區別。願和尚再垂開示。
師曰:經意分明,汝自迷背。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,患在度量也。饒伊盡思共推,轉加懸遠。佛本為凡夫說,不為佛說。此理若不肯信者,從他退席。殊不知坐卻白牛車,更於門外覓三車。況經文明向汝道,惟一佛乘,無有餘乘若二若三。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,是法皆為一佛乘故。
汝何不省,三車是假,為昔時故。一乘是實,為今時故。只教汝去假歸實。歸實之後實亦無名。應知所有珍財,盡屬於汝,由汝受用,更不作父想,亦不作子想,亦無用想。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。達蒙啟發踴歡喜,以偈讚曰。
經誦三千部,曹溪一句亡(無),未明出世旨,寧歇累生狂。羊鹿牛權設,初中後善揚,誰知火宅內,元是法中王。
師曰,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。達從此領玄旨,亦不輟誦經。
什麼是「修行」?
「修行」就是修改自己的行為。從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來做,如實地從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情中來看清楚自己。
佛法裏面講善心、慈悲心、歡喜心都是從我們內心散發出來的。你們對一個人發出你們真正的誠心,你就可以行善,就可以發出慈悲心。
拿著自己認為對的東西不放,我們稱為執著;執著就是拿著的意思。當我們拿著自己認為很對、很有理的東西,來跟別人相處、跟父母親相處,產生的不相應,稱為「代溝」;有代溝、有執著的時候,我們內心裡面就會不快樂。一個人不快樂,臉就會臭臭的、不會笑,如果臉常常臭臭的,你想這樣的人,「命」會好嗎?「運」會好嗎?
修行能讓我們越來越好命嗎?能轉我們的運嗎?
有三種人的命是算不準的:
第一種是大善人;他每天行善、時時行善,結了無數善緣。那天遇到困難時,貴人時時都有可能出現,拉他一把,所以他的命算不準。
第二種是大惡人;每天自損損人,時時造惡,時時仇家都有可能會找上門,而失了身命,所以這種人的命,也算不準。
第三種人是修行人;時時刻刻在修改自己行為的人。原本遇到不如意事,會煩惱、生氣,會衝動、會說出不當的言詞、做出傷害的行為,因時時修改自己,時時看清楚自身的真相,原本會生氣的,也不生氣了;原本會還手的,也不還手了。很多劫數就這樣迎刃而解。這種人的命也是算不準的,這樣的人,在這世間也是最珍貴的!
命要好,自己要轉到好的地方,命才會好。命運是一秒鐘、一秒鐘產生的,你轉到那邊,命就產生什麼狀況。這樣的運轉就稱為「命運」。
一個人會造惡業,大多是因為「主人」不在,心不在焉,此時「賊」從你的耳朵、眼睛、口把你的善德拿走,你很容易就會造惡業。
因此,主人不在是很危險的,所以我們要對我們所作的事情看清楚,當你(這個正在聽話的你)很好的時候,你的命就會好;當你心情很好的時候,你吃的東西好不好吃?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,你所吃的東西好不好吃?我們內心怎樣轉動,世界就跟著變。以後想要往生至非常快樂的佛國,你們也需要有這樣子快樂的內心,才能轉生到快樂的佛國去,這是隨著每個人自己業所相應的地方來投胎的。
何為真正的入世修行
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,不在廟裡。不能脫離社會,不能脫離現實。要在修行中生活,在生活中修行。有的人整天打坐,磕頭、撥念珠,修了好多年,可是習氣、煩惱依舊,性格、心態依舊、沒有任何改變,這不是真。
奉獻是修行
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。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,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,面對境界歷事煉性,對人煉心。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,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,要制心一處,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。把你的服務對象視為父母眾生,為他們的利益著想,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,關心他們,幫助他們,理解他們,體諒他們,做眾生的公僕,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。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、去奉獻的時候,這就是你的修行,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。你的事業、你的工作、你的一切都會順利。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,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,提高你的層次,增長你的智慧。
家庭是淨土
你的家庭就是淨土,就是你的寂靜處。要把你的淨土打掃的干干淨淨,布置的清淨莊嚴,要任勞任怨的盡你的責任和義務,擦掉灰塵就是擦掉你的業障,掃除垃圾就是掃除你的煩惱。你的家人都是你的親人,都是你的父母眾生、兒女眾生,都是你的道友,要關心他們,照顧他們,尊重他們,不要傷害他們,怨恨他們。各有各的因緣,各有各的福報,你執著什麼,什麼就會傷害你,你執著誰,誰就會讓你傷心,一切都要看淡,放下所有的妄念,但放下不是放棄,該做的還要去做,還要做好。
修行要修心
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,有什麼可執著的,有什麼可計較的,少說一句又能怎樣?退一步又能怎樣?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,要為對方考慮。只有去掉了自私、自利,你才能夠自在。你真正有了慈悲心、菩提心,不但上師會加持你,就連山神土地都會幫助你,只要你如理如法地修,真心誠意地去做,別人自然會尊重你,喜歡你。你怎樣對待別人,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,不要總是怨天尤人,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,看別人不順眼,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,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,修好自己的心,一切境都會隨心轉。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,包容一切的時候,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,看一切人都是好人,看一切事都是好事,看一切境都是好境,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,能不斷地去掉我執,這就是修行,否則修什麼呢?
修行在心方能解脫
其實,修行和生活、工作並不矛盾,覺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,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,到處奔走尋求,忘記、失落了自我,不知道最重要的、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。神佛就在心中,真正的神佛就是自己的心。我們一定要有信心,信心有多大,成就有多大。認真學,堅持修,好好學,好好修,今生一定能夠解脫。
念佛即是修行
大凡人之修行與不修行,就在身、口、意三業分別。若身行惡事,口說惡言,意起惡念,即是不修行。而念佛法門,能令眾生三業清淨,即是修行之法。
今試驗之:有一眾生,聞此念佛法門,深信不疑,願生淨土,實行念佛。一心專念彌陀名號,字字從心生起,字字從口念出,字字從耳聽入,念得分分明明。一句如是,句句如是。口念心念,心口如一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。心中唯有佛,佛外更無心。以此念佛一念,而除一切妄念。妄念既止,則意業清淨,此即是意業修行。口念佛號,不說閒言。古人雲:「少說一句話,多念幾聲佛。」聲聲不離佛號,則口業清淨,此即是口業修行。眾生身業,都為意業所驅使。意業不起念,身業無所行。念佛之人,一心念佛,六根都攝,則身業清淨,此即是身業修行。如何說念佛不是修行之法?如上所舉念佛能令三業清淨,可為修行之明證矣。
或謂:「一生念佛,可以往生極樂世界,乃是欺騙愚夫愚婦之言。如果要離苦惱世界,得到安樂處所,必定要有很難得、很奇妙之法修之才是。今但念佛名,何得謂為真實修行?」此等說話,實在最足誤人。奉勸大家,當加審察,不可聽信。要知念佛法門,非是他人所說,乃是釋迦如來至極悲心,觀機施教,無問自說。佛為萬德至尊,言無虛妄,豈有欺騙眾生耶?
佛觀眾生,妄念紛紛,無由止息。故教人專念阿彌陀佛名號,是為以念止念之法。猶如醫師,以毒攻毒。又眾生之心如水,本來清淨,而起種種妄念。如以塵土灰沙,投於水中,清水竟然變成濁水。今欲澄濁就清,必借清水珠之功,方能有效。一句佛號如清水珠,眾生亂心如濁水。雲棲大師雲:「清珠投於濁水,濁水不得不清。佛號納於亂心,亂心不得不佛。」念佛正是教人成佛之法,豈是騙人乎?
眾生每日二六時中,意識念念攀緣六塵境界,隨塵取著,妄生貪求,造種種業。依業受報,輪轉生死,長劫不休。意識有二部分:一分名獨頭意識,內緣獨影境,此境即是前五塵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之落卸影子,落在意地之中,為他所緣。一分名同時意識,同前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識,俱時而起,緣外五塵境界。如眼根見色塵時,眼識即起,意識與他同時而起,同緣色塵,吸取色塵境界,交與獨頭意識,計度分別,喻如攝影鏡相似。眼根如是,乃至身根對觸塵,身識起時,意識與他同時而起,同緣觸塵,亦復如是。
意識念念分別六塵境界,起惑做業,即是生死根源。我佛教人修持念佛法門,念念專注彌陀聖號,自然不念六塵境界,不生分別之心,此即是拔本塞源唯一妙法。如眼見色時,但念阿彌陀佛,不念色塵好醜。諸根對境,悉皆如是。即大勢至菩薩所說: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入三摩提,斯為第一。」如何不是修行之法?
或以持念佛名無功。殊不知佛名具足萬德,持之可以攝心。修行之法,無過於斯。蓮池大師雲:「舉其名兮,兼眾德而俱備。專乎持也,統百行以無遺。」豈可謂之無功哉!
昔日周利槃特迦發心出家,學習一偈。於一百日,得前遺後,得後遺前,不能成誦。偈曰:「守口攝意身莫犯,莫惱一切諸有情。無益之苦當遠離,如是行者得度世。」此偈是佛敕令弟子每日早、中、晚三時,三摩頭,三誦偈,不忘我已出家,定要依偈修行。槃特久學不會,其兄周利,乃令還俗。槃特記力雖闕,道心頗堅,不肯還俗。佛湣其愚,教修數息觀。乃數鼻中出入氣息,從一數至十,至十為止,從一再數。數入不數出,數出不數入,不能出入雙數。槃特依教,安居修習,微細窮盡息相,生住異滅,四相遷流,諸行剎那,其心豁然,得大無礙,盡諸有漏,得阿羅漢果。鼻息當然不及佛名,數息尚能證果,何況念佛能使三業清淨,能脫六道輪迴,豈可謂不是修行耶?
淨空法師法語:念佛唸經就是修行,修什麼?
1 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明白,來生要得人身,需要具足五戒十善。我們今天反省一下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與五戒十善有幾分相應?自己給自己打個分數,看看能不能及格?如果僅僅及格,人天福報還不見得可以拿到。這個分數標準至少是八、九十分,來生人身可以穩穩當當拿到!如果是七十分以下,人身不容易得到,這是值得警惕的。
2 修學佛法,最容易、最殊勝的,無過於念佛法門。實在講,修其他法門,這一生想出離不容易,不往生西方淨土,就免不了六道輪迴。怎樣才能往生?要修清淨心才能往生,這是從因上講,正是經上所講的心淨則土淨。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國土,一定要用清淨心往生。心不清淨,決定不能往生,念佛也沒用處,古德說「一天念十萬聲佛號,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為什麼枉然?因為你心不清淨。所以要知道,念《阿彌陀經》、念這句佛號,目的是修清淨心。我們念經、念佛,就不胡思亂想 了,就沒有分別執著了。
3 念經,要恭恭敬敬、老老實實地去念,不要想經裡頭的意思!你一面念經,一面胡思亂想,想經裡面的意思,心就不清淨了。要曉得,念經不是求解義,念經無非是要把我們的妄想執著念掉。不念經,會打妄想,沒有辦法把妄想趕走。念經是個方法、手段,不是叫你懂得意思的。
4 念經就是修行,修什麼?修清淨心,念一個鐘點修一個鐘點清淨心,念二個鐘點修二個鐘點清淨心。千萬不要去研究,一研究,清淨心沒有了,那就大錯特錯!這個 心果然清淨了,清淨心自然生智慧,真正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。念佛人一定要知道,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果報,願意去是緣,因就是修清淨心。生到西方極樂世 界,跟諸位說,還是繼續修清淨心——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是修清淨心。心清淨,身清淨、言語清淨,沒有一樣不清淨。
5 特別是淨土宗,所修的就是一個清淨心。大勢至菩薩修念佛法門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淨念就是此地講的清淨心。心清淨,身清淨、境界清淨。清淨心就是佛心,清淨心的作用就是無量智慧、無量佛法,這是學佛的秘訣,許多人不知道!
6 修其他的法門、其他的經典,一定要得到真正清淨心,你才能成就。念阿彌陀佛,心雖然不到真正的清淨,有個一、二分相似的清淨,你就能往生。這個法門帶業往生,阿彌陀佛幫助你,沒有清淨還能往生!
7 長期清淨不容易,一、二分鐘清淨可以,一、二分鐘沒有貪嗔癡慢可以,長久了不行,煩惱會發作,把它短時間壓住,這是可以做得到的。
8 如果臨命終時,二、三分鐘當中,你把煩惱壓住了,那不就往生了嗎?這個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,首先佛光照注,得到加持的力量,使你的清淨心得到真正的清淨,這個境界就叫一心不亂。
9 《阿彌陀經》梵文原本裡面,沒有「一心不亂」,玄奘大師翻的是「一心繫念」。一天到晚心裡想著阿彌陀佛、念著阿彌陀佛,這叫一心繫念,這個不斷煩惱,我們做得到!一心不亂,煩惱要斷,我們沒有辦法做到。
10 羅什大師譯《阿彌陀經》,譯「一心不亂」是有道理的。念佛人什麼時候得一心不亂?是怎麼樣往生的?佛來接引你的時候,你本來是一心繫念,佛光一照,就變成一心不亂,把你的功夫加一倍提升,是這樣往生的。
本文轉貼自 https://bestzen.pixnet.net/blog/post/6505096-%E4%BD%95%E8%AC%82%E4%BF%AE%E8%A1%8C%EF%BC%9F
延伸閱讀 歡迎參考服務
服務.由白星奇占卜師 線上語音 遠距 占卜服務(650-1000台幣)
(不須任何人的八字資料)
白星奇 命理師-線上占卜 (不須八字) 2024/3月 最新 推薦 親算 命理諮詢,占卜服務,占卜師,奇門案例,算命,元辰宮,命理服務,奇門遁甲盤,案例,八字,奇門遁甲算命,線上占卜,觀元辰 ,線上服務,線上諮詢,算命,諮詢,課程 奇門預測,講解 案例眾多
自己心理面的疑問 為原則 訂題目 可以洽詢白老師 幫你解惑
大陸(微信或支付寶付款)
香港(AlipayHK 支付寶)
台灣(台灣銀行轉帳)
#命理諮詢 #線上占卜 #占卜服務 ig @twkang001 主網站 備用網站
白老師微信或是line的id都是starstrange
留言列表